在中国献给母亲的花是忘忧草

2017-07-16 00:00上一篇 |下一篇

母亲节(Mother's Day),是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这个节日最早出现在古希腊;而现代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是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母亲们在这一天通常会收到礼物,康乃馨被视为献给母亲的花,而中国的母亲花是萱草花,又叫忘忧草。

最早文字记载见之于《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朱熹注曰:”谖草就是萱草,令人忘忧。背是北,指母亲住的北房。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到哪里弄到一支萱草,种在母亲堂前,让母亲乐而忘忧呢?

原来古人对母爱的理解来自于母亲的忧虑,所以才有“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的俗语。所以我的上一篇文章才说:孩子还小的时候母亲就怕他生病,怕他吃得不好,怕他智力发育出问题,怕输在起跑线。稍长大,会跑会跳时又怕出意外,然后孩子越是长大就越是不听话,担心成绩跟不上等等。

更大的忧愁是孩子越是长大,就越是要离开母亲。因为孩子一定要“离开”才能开展他自己。所谓父母,就是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那些人。

孟郊的游子诗:“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依堂前,不见萱草花。”便道出了母亲的孤单寂寞之情。

原来古人对母爱的表达是让母亲乐而忘忧,是陪伴,是为母亲送上一束便宜的萱草。而中国人的基因一直没变,一直是报喜不报忧。

有一个朋友说,有一年母亲快到的时候,我将一套化妆品,通过快递寄给母亲的时候,母亲在电话里说:“与其你花心思为我选礼物,倒不如在这一天,回来陪陪我。”当时听了母亲这话,觉得母亲太过矫情,过节收礼物这么开心的事,她还偏不高兴。

  那年的母亲节,因为这事我还对母亲有些不舒服,觉得母亲没能领我的这份情。我是那样用心为她选礼物,只是希望她能开心,可她却责备我不该花这么多钱。或许当时的我并没能理解母亲的苦心,认为只要是过节的时候送上一份礼物,母亲自然就会开心,可我却忽略了陪伴的重要性。

是啊,陪伴是多么的重要。小的时候我们需要父母陪伴在我们身边,希望父母能够把注意力都放在自己身上。随着我们一天天长大,当我们的父母进入老年之后,其实也是需要我们的陪伴。可太多的子女却忽视了父母的需求,以为只要努力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就是孝顺。

   直到那年的母亲节,当母亲说出陪伴二字时,我才意识到,自从自己出嫁以后,我很少在她的身边陪伴着她了。我总认为成家了,就有自己的事情做了,母亲又不是孩子,不需要我时常陪伴。特别是有了孩子之后,对于母亲我更加地忽视了,有时我甚至一个月都难得回去看望她一次。

  只有到了逢年过节的时候,我才会牵着孩子带着老公回去看她。每到这个时候,母亲总是会跟在我的身后,不停地和我聊着天,可我多数的时候,却总以和母亲有代沟而少与她有过交流。此时想想我是那样的自私,只顾着自己的小家和孩子而忽略了她的感受。

“萱草挺秀辉南极,梅萼舒芳绕北堂”;“蟠桃子结三千岁,萱草花开八百春。”

萱草花开,愿天下所有的母亲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