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得来终觉浅,下一句是什么?

2017-07-25 00:00上一篇 |下一篇

两种学习的对比

我们要学习一门知识时,平常的学习方法是这样:

一、找到书籍或资料,有时还要找一位老师。

二、理清思路、列出知识构架,一览全局。

三、阅读、理解书中的具体内容。画重点、记答案...

比如要学习空气,我们列出了以下的知识结构,大概知道要学什么(类似目录)。

接着是书本里面的篇章:(可跳过下面一段)

一、空气的概念

空气是指地球大气层中的气体混合。它主要由78%的氮气、21%氧气、0.93%的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0.04%的二氧化碳,0.03%的其他物质(如水蒸气、杂质等)组成的混合物。空气的成分不是固定的,随着高度的改变、气压的改变,空气的组成比例也会改变。空气在自然状态下无色透明,熔点、分子量、沸点密度分别为:-193℃、29、-269度。

二、空气的成分

空气,我们每天都呼吸着的"生命气体",它分层覆盖在地球表面,透明且无色无味,它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对人类的生存和生产有重要影响。

空气是指地球大气层中的气体混合。它主要由78%的氮气、21%氧气、0.93%的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0.04%的二氧化碳,0.03%的其他物质(如水蒸气、杂质等)组成的混合物。空气的成分不是固定的,随着高度的改变、气压的改变,空气的组成比例也会改变。但是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直到后来法国科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首先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19世纪末,科学家们又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空气里还有氦、氩、氙等稀有气体。发现史

200多年前法国科学家拉瓦锡(Lavoisier,1743~1794)用定量试验的方法测定了空气成分。

他把少量汞放在密闭容器中加热12天,发现部分汞变成红色粉末HgO,同时,空气体积减少了1/5左右。通过对剩余气体的研究,他发现这部分气体不能供给呼吸,也不助燃,他误认为这全部是氮气。

拉瓦锡又把加热生成的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较小的容器中再加热,得到汞和氧气,且氧气体积恰好等于密闭容器中减少的空气体积。他把得到的氧气导入前一个容器,所得气体和空气性质完全相同。

通过实验,拉瓦锡得出了空气用氧气和氮气组成,氧气占其中的1/5。[2]

19世纪前,人们认为空气中仅有氮气(N2)与氧气(O2)。直到1892年,英国物理学家雷利发现从空气中分离氧气后得到“氮气”的密度(1.2572g/L)与分解含氮物质所得的氮气密度(1.2505g/L)之间总是存在着微小的差异。雷利没有放过这一个微小的差异,他后来与英国化学家拉姆塞(William Ramsay 1852一1916)合作,终于发现空气中还存在着一种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惰性”气体---氩气(Ar)。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拉姆塞等人又陆续发现了氦气(He),氖气(Ne),氙气(Xe)氪气(Kr)这六种稀有气体。

人们已能精确测量空气成分。

......三、分层介绍

包裹在地球的外面,厚度达到数千千米。这一层厚厚的空气被称为大气层。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同温层)、中间层、电离层(暖层)和散逸层。我们生活在最下面的一层(即对流层)中。在平流层,空气要稀薄的多,这里有一种叫做“臭氧(氧气的同素异形体O3)”的气体,它可以吸收太阳光中有害的紫外线。中间层又称中层,自平流层顶到85千米之间的大气层。再上面是电离层,这里的空气处于部分电离或完全电离的状态,电离层是部分电离的大气区域,完全电离的大气区域称磁层。电离层的作用非常重要,它可以将无线电波反射到世界各地。若不考虑水蒸气、二氧化碳和各种碳氢化合物,则地面至100km高度的空气平均组成保持恒定值。在25km高空臭氧的含量有所增加。在更高的高空,空气的组成随高度而变,且明显地同每天的时间及太阳活动有关。四、空气的密度

空气密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单位体积空气所具有的质量就是空气密度。在标况下,空气密度约为1.29kg/m3。

换算式:

空气密度=1.293*(实际压力/标准物理大气压)*(273.15/实际绝对温度),绝对温度=摄氏温度+273.15通常情况下,即20摄氏度时,取1.205kg/m3。

……

2

看完以上的内容有没有打瞌睡?就算没有睡着,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还能记住看过的内容吗?因为文中的一些概念比较抽象,如果成年人都觉得看书没有乐趣,对于孩子来说,这样学习知识只会扼杀他的兴趣。这样的读书方法只会让孩子来越迷惑,越来越不想学习。所以我们上一篇文章介绍过的学习方法如下:

一、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提出接近生活的、有趣的问题。

二、进行目标导向实验。(视觉、听觉、触觉全方位参与,和物体有互动。)

三、让孩子观察实验现象

四、自己得出经论

五、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比如我们做空气实验是这样的:

问题举例: 你们见过空气吗?你见过的空气是什么形状的?你抓得住空气吗?(提出问题,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注意他的回应。)

“我见过空气,它就像一个隐形人,它无时无刻都在陪着我,有时我感觉它通过我的鼻子钻进了我的身体,我捂住鼻子的时候感觉很难受,原来空气是我们一刻也离不开的好朋友..... ”(进一步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互动、让孩子有参与感。)

现在我们有一个任务,就是寻找我们的空气朋友,并且让空气朋友为我们做一件事,我想让空气朋友帮我把一个小球托在空中可以吗?现请拿起桌上的吸管和剪刀.....(实验过程)

换一个方法,我们拿一个乒乓球还有吹头发用的电吹风....

原来流动的空气就是风,我们还在树叶上见过空气,在湖面上见过空气,在气球里见过空气,我们把空气抓住了(观察及结论)

接着进行汽垫船、飞机、吸盘等实验让孩子感受到了空气的压力,浮力密度等重要属性。他们知道了鱼是怎样在水里游,知道气垫船和飞机的核心原理...不知不觉,这些知识也会渗透到孩子生活,在生活自理方面变得非常强、非常有创意。

3

说到这里就不禁想起我的经历,我在学校的学习成绩平平,但毕业时变身网络编程工程师,没多久就买了房子,每月还寄钱回去供弟妹读书。对于这样的小成就归功于我的学习方法。 &, nbsp; 我当时的头脑就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在当时就业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我要怎样才能找到工作?(这个问题关系到安身立命,所以也成了行动上的驱动力。)我认为最有说服力的是开发出实用的软件或制作自已的作品,所以我开始实施我的想法(进行目标导向的实验)。 我的大学生活是比较出格的。全班同学只有我一个人搬出宿舍去外面租房住并且买了电脑。一个穷学生那有钱买电脑和租房?都是借来的钱,租住的是6平米、高1.8米的楼梯隔层(现在越想象越压抑),午餐晚餐吃的常常是馒头加白开水。为什么要这样?因为学校上不了网,只能到外面上网找学习资料;因为学校的老师也没有实战经验,没开发过软件;我的想法和老师的想法也不一致,他没有全程为我的实验提供帮助;老师教的就是课本的基础知识,甚至是一些过时的知识...... (并非抹黑我的母校,不同的时期都会有不同的新生事物,高校和社会存在脱节很正常,所以高校不应只是教知识更应该是思维的启发、视野的拓展、人文的熏陶等等) 所以我觉得,学校所有的老师都应该像科乐多的教师一样,为学生提出问题,帮助学生进行目标导向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自己得出结论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所以在科乐多学习的孩子都是幸运的、是幸福的。在德国学习的孩子也是幸福的。记得哦,科乐多源自德国,具有190多年的历史。

4

读完以上的文字大家应该知道。实验的关键之一是问题的发起,让孩子明确知道他要做什么或者寻求什么答案,但是不同的孩子又对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反应;同样的问题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提出来又有不同的效果。所以实验套装所配的说明书没这部分。这些问题留给教师或家长去把握时机。 下面简单地对自然法则实验19~29的实验进行问题举例。关于提问之前的准备可以看我之前写的文章。 知识点:水的张力、水的密度、排水量(浮力) 、水的渗透、水的溶解(化学)、液体互斥、水的蒸发、水的记忆、粘稠的液体....实验19:漂浮的曲别针

问题举例:您听说过轻功水上漂吗?就是说,一些厉害的人可以在水面上行走而不会弄湿衣服(头脑的想象画面开始浮现);你见过水黾吗?它是怎样在水面飞奔的?(视界不断拓宽),你觉得铁可以浮在水面吗?你觉得曲别针能浮在水面吗?现在我们尝试一下可以吗好吗?

结论:水的表面如同一层皮、水分子结合在一起形成对外的张力,这种表面张力能使水表面紧固,它起码可以让又小又轻的东西沉不下去。(去游泳跳水的时候身体会和水面的撞击而生产痛疼)实验20:橡皮泥船 问题举例:轻功水上漂是很难做到的,但是我们见河里,游乐园里有很多船是不是?我们做一艘船怎么样?之前我们做过的气船和这个船有什么不同?

结论:物体能不能漂浮取决于它们的形状、密度。实验21:水的引流 问题举例:我们一家出去旅游一个星期,家里没人给花浇水怎么办?(制造紧张感)我们做一个设备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结论:水的渗透(有些结论可以引出鲜明的学科知识点,有些实验只需感知现象就足够,暂时不必深究原理)实验22:超级肥皂泡

问题举例:小朋友在玩具店买的泡泡有没毒?那些商家是怎样做泡泡水的?我们自己做一瓶泡泡水好不好?(别家的孩子玩泡泡只是玩,而我们的孩子从中学到了丰富的知识,科学原理)

结论:(说明书里面的“发生了什么”也是属于结论的一种)实验23:密写 问题举例:在古代的战争中,为了让情报安全送达,于是有人发明了密写术。我们也把一些秘密的东西写出来怎样?你知道水也有记忆吗?我们一个水的记忆实验好不好?......以下的一些实验将涉及化学启蒙。化学就是观察物体的固态、液态、汽态 以及和不同的物体结合时的相互作用、相互反应并且产生一些现象。

实验24:肥皂船

用肥皂破坏水的表面张力,水就向四处流动,也带动了船。

实验25:油和水

油是一种液体、水也是一种液体,它们能不能混合在一起呢。

实验26:洗洁精的魔力

我有办法将油和水混合在一起哦,外面买的饮料很多都是水和油的混合物。

实验27:蒸发

物理提取

实验28:彩色的糖星

溶解实验29:不用吹的气球

化学反应

一连五篇文章终于介绍完了科乐多的《自然法则》实验套装。也恭喜你和孩子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实验套装。相信这些实验给孩子留下的是永不磨灭的科学记忆;是生活中任何时候都会起作用的能力;是塑造生命和影响世界的思维。下一篇我们开始《工程技术》——未来工程师的启蒙套装。

淘宝购买请搜索“kosmos科乐多”实体店购买:

广州科学城科学大道33号视联科技园B栋8楼。

广州珠江新城高德置地冬广场负一层小Q儿童乐园内。

体育西路,广州天河区购书中心4楼。

河南省郑州市中环百货5楼科乐多。

佛山科乐多金名都幼儿园。

广州番禺雅居乐科乐多体验中心。

“纸上得来终觉浅的下一句是绝知此事要躬行出自南宋诗人陆游晚年所写的《冬夜读书示子聿》。此诗饱含了诗人深邃的教育思想理念,也寄托了诗人对子女的殷切期望。全诗如下: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继续阅读自然法则实验1-5(自然实验)自然法则实验6-11(物理实验)

自然法则实验12-18(气体实验)自然法测19-28(水及化学实验)本文